2025年第1期
时间:2025-05-13 作者: 访问量:
市政府:
2月27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现将本次会议审议意见转去,请研究办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请于2025年8月中旬前形成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3月6日
关于《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防范体系逐渐完善,打击震慑质效稳步提升,源头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门协同治理效果不够理想,专业打击治理力量相对薄弱,行业源头治理仍需深化,反诈宣传教育不够精准有力。
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反诈工作制度机制,压实各方责任。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标准程序,齐抓共管做好防控治理、打击整治、信息处置、资金查控、宣传教育等工作任务。要进一步严明奖惩措施,用好平安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强化追责问责机制,定期针对反诈责任落实情况开展检查,严肃查处失职失责行为。要不断加强法治和制度保障,针对当前出现的AI诈骗等新问题,建立完善政府相应规章制度,及时提出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二)强化专业队伍和平台建设,提升工作质效。要配强专业化反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反诈人才,加大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现有人员反诈培训力度,确保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最新反诈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应对电信网络诈骗能力。要做强做大各级侦查中心,进一步强化区域会战、集群战役,组织高发案和大案攻坚,加强与检察、审判机关及其他省市之间的沟通联系,推动调查取证、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技术咨询等协作,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诈骗犯罪。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整合公安、金融、电信等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加大投入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研发,推动反诈应用工具及时更新换代,对涉诈电话、短信、小程序、APP等实施快速拦截封堵,切实提升风险识别研判和技术反制能力。
(三)加大行业治理监管力度,深化源头防控。要进一步加强“两卡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行业内部清理整顿和自查自纠,加强对虚拟号码的管理,针对已经标注的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及“僵尸卡”等开展集中治理,解决一批手机卡、银行卡、网络账户“实名不实人”问题;持续推进银行账户风控模型应用的全省试点工作,推广应用涉诈“两卡”智能风控平台,创新调整风控模型,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减少误伤。要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个人交易、贷款、医疗、物流等信息被用于诈骗的防范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泄露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压实金融、电信、网信、教育、民政等部门监管责任,用好监管手段和行政处罚措施,加大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
(四)营造全社会反诈防骗氛围,实现群防群治。要扩大宣传范围,以各级政府为主导,推动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反诈宣传教育,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在反诈宣传中的作用,实现反诈防骗宣传教育全媒介覆盖、全场景渗透、全人群触达。要提升宣传质量,与时俱进创新宣传内容与方法,用好身边典型案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创业人员、财务人员、“网购达人”等不同群体特征,开展分级分类宣传,切实增强各类群体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要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反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培育反诈志愿服务队等群防群治力量,鼓励群众参与宣传、劝阻等工作,有条件的可以探索有偿举报等鼓励措施,提升广大群众防骗治骗积极性。
|